陪孩子一起读书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娱乐身心,满足需要。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式的阅读:学生自愿主动,以关注内容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是放松惬意、无负担的阅读。它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喜悦与满足,是件快乐的事,会产生美妙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可以明确的说,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是娱乐,是体验艺术,是深深地愉快和激动。
二、积累和构建文化。学生通过阅读在脑海里点滴积累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学生文化的积累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在阅读中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事实也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课外自学而成。只囿于课本里的几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的。
三、构建智力背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象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以说课外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四、提高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要使我们的孩子有着宽广的胸襟,有着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还是从读书做起,从文化的教育做起。课外阅读不单是学生求知、开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径,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与精神品格形成过程中的功能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
培养良好家庭读书氛围的重要性
真正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是环境的教育,是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而不是过多的教诲与训斥,某一种意义上说,说教往往是无用的。因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有着浓厚书香气的家庭氛围,无疑是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很多教育专家认为,好的关系,大于许多教育。其中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书。
一、首先,身教重于言教。
教育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育人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一个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渐形成,是需要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去影响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除了适当的言传以外,更主要的还需要教育者的身教。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比如,养成阅读的习惯,孩子也会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而热爱读书,并能将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与父母沟通。
二、通过一起读书,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陪孩子一起读书,意味着你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样的模式非常有效。我们经常会发现,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好,什么时候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糟,什么时候的教育就容易失败。明智的家长总是会选择“与孩子一起读书”、“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恰恰是化“代沟”为“桥梁”的有效手段。
三、不同年龄的孩子读不同的书
不同年龄的孩子情况不同,所以阅读当然要分年龄。小学低年级孩子能够独立阅读的书籍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以图画为主;一是在文字上面标有汉语拼音。孩子阅读脱离了父母的帮助,但识字量有限,所以常常依靠图画和汉语拼音来认识文字,理解书籍的内容。
推荐书目:
1、《安徒生童话》或《格林童话》
2、《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3本)
3、《我叫皮皮鲁》——郑渊洁
4、《丁丁历险记》
5、《列那狐的故事》——(法)季诺
6、《伊索寓言》
7、《爱丽丝梦游仙境》
8、《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
9、《绿野仙踪》
10、《三毛流浪记》
小学中年级是孩子阅读的重要转折时期,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知识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具有了阅读字书的条件。从这个时期起,他们喜欢阅读的书籍图画越来越少,拼音越来越少,而文字越来越多,文字所含的思想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孩子不仅通过图像、声音,也通过文字符号来认识现实社会和历史。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推荐书目:
1、《乌丢丢的奇遇》——金波
2、《古堡》——曹文轩
3、《爱的教育》——亚米契斯
4、《草房子》——曹文轩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6、《西游记》——吴承恩
7、《青鸟》——(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
8、《苦儿流浪记》
9、《呐喊红宝石》——(美)莎朗•克里奇
10、《八十天环游地球》
2、《古堡》——曹文轩
3、《爱的教育》——亚米契斯
4、《草房子》——曹文轩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6、《西游记》——吴承恩
7、《青鸟》——(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
8、《苦儿流浪记》
9、《呐喊红宝石》——(美)莎朗•克里奇
10、《八十天环游地球》
小学高年级孩子指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年龄约在10~12岁。随着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小学高年级的孩子阅读范围逐渐扩大,阅读内容也由浅入深。小学中年级孩子能读的书,他们仍然很感兴趣,并对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推荐书目:
1、《城南旧事》——(中)林海音
2、《第三军团》——(法)法布尔
3、《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
4、《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
5、《爱心树》——(美)希尔弗斯坦
6、《鸟奴》
7、《活了100万次的猫》——(中)曹文轩
8、《三个火枪手》
9、《狼王梦》——(中)沈石溪
10、《小战马》——(加)西顿
2、《第三军团》——(法)法布尔
3、《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
4、《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
5、《爱心树》——(美)希尔弗斯坦
6、《鸟奴》
7、《活了100万次的猫》——(中)曹文轩
8、《三个火枪手》
9、《狼王梦》——(中)沈石溪
10、《小战马》——(加)西顿
家庭亲子阅读方法
一、 读书要鉴别
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 亚里斯提卜
读书先要有所选择,选择适合孩子,高水平,有价值的书。倘若读错一本书,就意味着孩子浪费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机会。从孩子的实际阅读水平出发,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书。
二、 读书一定要有方法
在读书上,数量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思索的程度。 —— 富兰克林
假如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做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对于孩子来说,一份好的读书笔记一定凝聚了他的思想,在记的过程中,他要区分主次、决定取舍,在这个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过程中,他的思维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强有力的锻炼,相应的内容也就理解得更深入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那些闪光的地方需要加强记忆,而笔记记的也常常就是这些。俗话说,口动十遍不如手记一遍。通过动笔记下来,这些内容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若能再看完书本后,要求孩子写写读后感,回顾通过阅读这本书,自己获得了哪些感悟,及时将自己所思所想记载下来,既是知识的收获,也是写作的锻炼,而且是有话可说的锻炼。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略读与细读(对于1-3年级学生而言,所有的故事、文章都要细读,从中学习词、句,段落的构成甚至标点等等,而对于4-6年级学生而言,就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尤其是五六年级学生,可以侧重于文学性书籍的阅读。)
2.温故而知新
3.博览与精读(博览群书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如今的语文学习需要孩子有较宽的知识面,很多知识都要了解,那么,博览群书就非常有必要了。至于精读,通常指文学性的书籍,比如一些散文或者儿童文学作品,能让孩子从中获得写作上的收益。)
4.勤于笔记
5.读书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家长可以在孩子阅读完文章或者故事后,提几个小问题让孩子回答,一方面看他是否认真读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训练他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坚持训练,那么在考试时自然不用担心阅读理解题丢分了。)
6.坚持不懈
2.温故而知新
3.博览与精读(博览群书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如今的语文学习需要孩子有较宽的知识面,很多知识都要了解,那么,博览群书就非常有必要了。至于精读,通常指文学性的书籍,比如一些散文或者儿童文学作品,能让孩子从中获得写作上的收益。)
4.勤于笔记
5.读书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家长可以在孩子阅读完文章或者故事后,提几个小问题让孩子回答,一方面看他是否认真读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训练他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坚持训练,那么在考试时自然不用担心阅读理解题丢分了。)
6.坚持不懈
7.出声朗读(好处:1、好文章的语言是有韵律的,只有读出声音来,才能真切地体味到它的节奏和韵律,也就是我常说的培养语感。2、读出声音能训练朗读能力,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大声读还可以帮助孩子排除杂念,走进书的世界。)
8.学以致用(暑假里,我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要求学生摘抄一些文章片段,从中选择部分词语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其实这就是在进行“学以致用”的训练了。家庭训练可以要求孩子挑选一篇喜欢的文章朗读,然后指导孩子挑选一部分词语学着用到作文中,当然,先要让孩子理解,还要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
8.学以致用(暑假里,我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要求学生摘抄一些文章片段,从中选择部分词语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其实这就是在进行“学以致用”的训练了。家庭训练可以要求孩子挑选一篇喜欢的文章朗读,然后指导孩子挑选一部分词语学着用到作文中,当然,先要让孩子理解,还要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
三、 培养孩子的三大阅读习惯
习惯一 善于选择
习惯二 不动笔墨不读书
习惯三 坚持每天读一点
习惯一 善于选择
习惯二 不动笔墨不读书
习惯三 坚持每天读一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书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事,没有漫长的积累又怎能厚积而薄发呢?所以,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功。谢谢大家!
嵇莉芬
2015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