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我们的学校

2022/06/20 10:34 阅读: 【字体:  

—— 我们的学校 ——

“最合肥”气息的百年名校

   

      逍遥津小学,位于淝水之畔古逍遥津南门,寿春路125号。是中华百年名校、亲近母语实验基地校、未来科学家教育培养基地校、安徽省语言文字示范校、安徽省首家“小班化教育”实验校、合肥市历史最悠久小学、合肥市特色小学、合肥市教科研基地、合肥市文明单位。同时,学校还与高等教育院校合作,成为合肥学院教育系教科研基地、合肥师范学院“国培班”基地和合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实习基地。因此,这所优质的品牌学校也成为了庐州教育最亮丽的文化名片,被称之为“最合肥”小学。

 

     公元1622年,明朝“理学名臣”蔡悉的享祠为学校历史之发端。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文明的传承绵延不息。学校先后经历了新生小学、柳木巷小学、向阳路第一小学,直至2009年12月29日,更名为现在的“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历时388年。

    为实现“让更多的儿童有机会享受百年逍遥津小学的优质教育”,2012年,这所百年名校再开新花,创办了金都华庭分校区。这也是庐阳区加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从而真正让北门地区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目前两校区共计近2000名学生,百余位教师。其中省市级教坛新星5人,省市级优秀教师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区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15人。

    近年来,在名校林立的庐阳区,她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珠。不仅是因为她的市区级骨干教师总数位居全区前列,教学质量稳居全区第一方阵,部分学科检测全区第一,更重要的是,她秉承“生活教育育人,文化传承立校”的理念,以“创新生活教育”为特色,以创“最合肥、最儿童、最幸福”学校为发展目标。力求用文化力量打造“最合肥”学校特色品牌,用课程资源构筑 “最儿童” 校园生活,用研究引领教师家长成为“最幸福”共同体,构建出了与教育发展规律、时代发展进程、儿童发展需要相一致的新学校。学校登上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先后接待省内外参观访问团百余次,原安徽省省委书记王学军,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副司长刘昌亚、杜柯伟以及团中央领导等先后莅临我校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品质提升现场会在合肥召开,逍遥津小学代表合肥市迎接全国教育专家组参观考察,并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树根而坚固茂盛,学校因文化而底蕴丰厚。”正如,中国基础教育网所说,“逍遥津小学,一座正在崛起的教育品牌,一张庐州教育的文化名片,已成为国内外同仁了解庐阳教育,感受庐州文化的重要窗口。”

 

         —— 我们的办学精神——

 

 

—— 我们的校徽——

 

 

合肥市逍遥津小学的校徽为一枚圆形徽章,主色调为深蓝色,传递着历史的厚重,讲述着人文的久远。中心主体由两部分组成,远处的背景为水面拱桥上的逍遥阁,象征着庐州文化。学校教育依托、传承乡土文化,并以"生活教育"为特色,为儿童的"全人"发展奠定基础。背景前面是由书本、太阳组成的正在行动的"",寓意着学校教育的"行、知"一体。中心位置的红色太阳代表着儿童的发展,寄托着教育的理想和希望。 徽章上方为学校全名,下方为英文学校全名,表达着学校教育将走出合肥,走向国际。整体构图简洁厚重,背景图案尚有更为深层的喻意:拱桥和逍遥阁组成山(山为"")的形状,与其下的逍遥之水(水为"")合为山水交融(喻德才兼备)之境,意取《周易.蒙卦》之象,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充分互动的生活教育之追求。

——们的校歌——

 

 

            我们要远行

               ——逍遥津小学校歌歌词

 

教弩台上,

有曹操的声音。

说国家命运,

说黎民苍生?

包公祠里,

静思静问。

人格的力量,

兼济的心声!

千年的逍遥津,

从三国到北宋到晚清,

淝水一直流,

庐州在远行;

儿童的逍遥津,

从校园到庭院到家园,

淝水一直流,

我们要远行!

步行街头,

有李府的门庭。

说百年兴衰,

说富国强兵?

逍遥湖畔,

童眼童心。

行知的品格!

庐州的人文!

千年的逍遥津,

从三国到北宋到晚清,

淝水一直流,

庐州在远行;

儿童的逍遥津,

从校园到庭院到家园,

淝水一直流,

我们要远行!

 

 

—— 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