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小学国学启蒙教育课程构思
一、背景介绍:
国学是指以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总称。作为小学,我们提出的 “国学启蒙教育” ,是一个既广义而又一定范围里比较狭窄的概念,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那些小学生必须知道的,且经典的内容。我们的设想是主要包括三个领域: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诗词歌赋的继承扬弃,民族技艺的传承发展。
鉴于此,我们确定把“诗”“礼”两项作为我校“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传授民族传统技艺。具体包括:
诗:包括《四书》 《五经》 《论语》 (诸子百家)《百家姓》等等文化典籍、历代散文、诗歌辞赋、格言对联等;
礼: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包括忠孝、诚信和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包括《千字文》《三字经》 《弟子规》等。
具体安排:
一年级:三字经;
二年级:弟子规;
三年级:笠翁对韵 ;
四——六年级(略)
———其间,我们将利用学校少年宫“国学馆”,让孩子们感受民间传统技艺的魅力,学会一样传统技能,如剪纸等。
二、实施目标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知识,推广国学思想。 通过国学启蒙教育,在我校全面推广国学思想,使我校师生普遍接受一遍基本的国学知识教育,并通过学生和家长实现家校联系,让更多的家长也能够同样受到国学启蒙教育。
2、懂得基本礼仪、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通过对祖国传统的礼仪教育,使师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古来就有的基本传统礼仪,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加强对人生的认识,提升个人的修养。
3、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熟读古诗文佳作,感受祖国文学艺术的魅力。学生小学六年毕业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系列化经典诗文,能够赏析简单的必须熟悉的历代散文、诗歌辞赋、格言对联等,同时感受祖国文学艺术的魅力。
4、学习祖国传统技艺。选择我国具有深厚传统的手工艺品为教学素材,如剪纸、糖画等,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又传承民族文化。
三、实施措施:
1、成立学校“国学启蒙教育工作室”。制订实施方案和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将“国学启蒙教育”特色建设纳入全校正常的工作中去。
2、开辟国学启蒙教育的阵地。结合我校文化建设,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国学教育”文化氛围,开辟国学教育四大阵地,包括:国学馆,古诗上墙,学校网站、校报。在校园醒目处建立一块电子屏幕,进行国学启蒙教育。
3、编写印制校本教材。精心选择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编写逍遥津小学国学教育读本——每年级一册,六个年级自成体系,供教师教学和学生诵读。
4、开展礼仪教育学习活动。除了在思品课渗透传统礼仪教育外,逐步倡导师生使用日常礼仪,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礼仪,使之扎根师生心田。
5、全员参与,全方位进行。区别不同层次,分别制订行动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全面铺开,全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参与这一教育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