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国学启蒙课程实施计划
一、背景
办有文化品位的小学教育,是逍遥津人一直在践行和追求的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所有办学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新校区打造成“儿童的逍遥津”是我们新的使命。结合儿童成长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需要,2013年,我们将全面启动“国学启蒙教育课程”和“少年宫个性化课程”,并让这两项课程体系,相互交融,相互依托,打造校本课程文化。
开设国学课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增长对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养成对国学的兴趣;有助于增长学生做事情的智慧;有助于增强民族竞争力和学生的爱国精神。
对于国学启蒙教育课程,我们提出“读圣贤书,品古文韵;立君子德,做有根人”的目标,依托国学课和阅读活动载体,诵读经典,传承民族技艺,为学生补充文化生命的元气。
二、国学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选定《日有所诵》、《笠翁对韵》、《三字经》分别为一、二、三年级的国学启蒙教材。
三、实施建议
(一)一年级国学课程的实施建议
针对一年级的国学启蒙教材《日有所诵》有如下实施建议:
1.一年级为什么要上《日有所诵》?
一年级《日有所诵》的编选内容有童谣儿歌、儿童诗、唐诗及趣味对联。这些阅读材料内容浅显、有趣,与儿童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易于诵读。坚持阅读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促进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会后期读国学经典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读《日有所诵》要有哪些目标?
日有所诵,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长期坚持,培养学习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大量识字,丰富识字量;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体会文字之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3.如何实施《日有所诵》?
就整体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恒,引导孩子做到每日诵读,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使“习惯成自然”,才能使孩子不觉得诵读是额外的负担。其次是熟读成诵,用各种形式的读来加强孩子的记忆,同时培养孩子的语言感受能力,可以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对于有些稍长的篇目不一定要求孩子背诵,熟读即可。最后要适当加以指导,教师和家长的适当指导有助于提升孩子“日有所诵”的兴趣和效果,但孩子对作品只要大致理解、粗知大义即可,不必字字都落实。
就其中的一篇阅读来说,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导入、教师示范读、初读、指名读、抓关键词读句子、教师示范拍手打节奏读、学生练习、汇报。教师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出自己的阅读之路。
(二)二年级国学课程的实施建议
针对二年级的国学启蒙教材《笠翁对韵》有如下实施建议:
1.二年级为什么要上《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一本专门训练儿童对偶技巧、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学习《笠翁对韵》是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需要,也是当今文化发展的需要。这本书节奏响亮、声调和谐、用语简练易懂,每一章节都是按照韵脚编写的,韵律优美,琅琅上口,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有重大作用。 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诗词技巧的同时,还能增长见识,从而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
2.学《笠翁对韵》要有哪些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掌握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诵读、吟咏,培养语感;通过广泛涉猎历史、地理、天文、数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加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3.如何教学《笠翁对韵》?
第一,诵读为主,方式多样,以诵促记。对于国学经典,“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提倡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进行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在朗朗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诵读方式力求多样,可采用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拍手读、配乐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可以穿插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等多种游戏活动。
第二,故事导读。《笠翁对韵》用典的内容丰富多彩、门类繁多,含有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读,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增长见识,同时加深对文句的理解,加快背诵速度。
第三,学联试对,模仿创作。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我会对”和“我会填”的环节,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学古诗,对对子”,以一首古诗为例,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对子。
第四,教学小绝招,营造诵读氛围。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四、课程保障
1.时间保障:每周一节国学课、每日晨读课
2.课堂评比:(1)十月份,国学课展示;(2)十二月份,学生诵读成果展示。
3.深度推进:依据国学工作室,
4.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