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做起,让爱这样延续
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学校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我国小学的养成教育仍处于不断摸索和改进的阶段,如何通过规范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理论界与实践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而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文明礼仪素养不仅是小学生为人处事交际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体现,也是国家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文明礼仪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是一个关乎国家和社会将来的重要群体,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是社会建设的呼唤,国家富强的需要。小学生首先要懂得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健全身心。
一、 逍小金都华庭校区概况与养成教育的基本现状
1. 逍小金都华庭校区概况
逍小金都华庭校区创建于2012年9月,是具有百年历史的逍遥津小学(原向阳路第一小学的前身)的分校,治学严谨、校风优良。地处北二环利辛路与灵碧路交口。校区虽建校时间短,但是因为有着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并为之付出努力的教育工作者们,因此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成绩。在逍小金都华庭校区办学之初,学校就推行德育为先,让“以德育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核心的教育理论深入人心,在养成教育方面有很多的实践探索,形成逍小金都华庭校区的办学特色,每一位逍小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学校的养成教育办学理念。
2. 逍小金都华庭校区养成教育的基本情况
建校的第一年,学校就开设了城市少年宫,其中有一个馆社是国学雅韵。因为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因此在国学雅韵课程中,教师教会学生诵读经典国学经文,倡导文明礼仪,弘扬尊师重道,长久以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直至现在,学校以“为每位教师的教育人生导航,为每位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目标,坚持德育教育为中心,依托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不文明语言、行为是从家里、社会上看着学来的,还有的是从同学那里学来,甚至电视里面学来的。逍小金都华庭校区学生整体来说在文明礼仪方面做得不错,比如在待人接物时大方得体,在上课回答问题时落落大方等。经过观察统计,不文明的情况基本体现在语言不文明、行为不文明、人际交流不文明等几个方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在公共场合,由于他人的行为、举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别人,说些不雅的绰号;(2)在课间游戏,如有人耍赖或不按照规则,学生比较容易互相用语言攻击;(3)由于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愤怒情绪,说话可能会口不择言等。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讲,很多孩子说不文明语言出于一种反抗的情绪,对某件事情不满,甚至难过的时候。就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就表现为用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表达心中的不满情绪,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有时并无恶意,但造成的影响很不好。
三、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与途径方法
1. 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对于小学生而言,文明的礼仪习惯包括着装礼仪、见面礼仪、上课礼仪、集会礼仪等。
(一)着装礼仪
着装礼仪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小学生的着装礼仪与养成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它既是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它是在自身年龄、身份、身材特点、审美情趣和阅历修养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目的和场地等相关因素对所穿的服装进行合理的选择、搭配和组合。少年儿童着装应力求朴素大方、整洁美观、充分体现出小学生的自然美,体现童真童趣,展现出健康活泼的精神风貌。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服装。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要求全校学生穿校服、戴红领巾;而参加“六一”庆祝活动、新年晚会等活动,则可选择色彩鲜艳、款式活泼的时装以增添喜庆气氛;再如,举办运动会时应穿舒适的运动服和运动鞋等。
(二)见面礼仪
见面礼仪是日常社交礼仪中最常用与最基础的礼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要用到见面礼仪,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掌握见面礼仪,为文明、健康的发展打下基础。小学生见面礼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握手礼、鞠躬礼、致意。
(三)上课礼仪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小学生接受知识最重要的阵地,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因此,上课礼仪也是学校文明礼仪习惯培养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也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展现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上课礼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上课、听课、读书、写字、答问、作业、下课。
(四)集会礼仪
集会在我们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
根据《国旗法》规定,学校每周一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国旗是神圣而庄严的。升国旗应该在一种严肃、庄重的气氛和场合中进行。在升国旗的仪式中同学们要按照一定的礼仪进行。具体做法是:在举行升旗仪式时,全体师生集合在操场上,队列整齐,面向国旗,肃立致敬;仪表要规范,仪态要庄重,穿着要干净;要保持安静,切忌喧哗、走动、打闹、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升国旗时,少先队员敬队礼,其他人行注目礼。
(五)其他
在实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逍小金都华庭校区抓住儿歌简洁明了、主题鲜明、学生易学好懂的特点,格局学生的行为习惯,年龄特征和知识程度,组织老师自主开发了逍小金都华庭校区学生《文明礼仪手册》。前期教师进行大量的素材收集,内容贴合学生实际。通过学生诵读儿歌,牢记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性,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2. 班级常规教育
一个学生置身于班集体之中,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势必都会受到这个班的学习风气、班风班纪、集体荣誉感、道德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把课堂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重要阵地,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利用各科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晨会或班队会向学生讲解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礼仪知识,通常通过语文课、思想品德课和班队课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文明礼仪教育不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各科老师都要齐抓共管,尤其老师要以身作则,当学生向老师问好时,老师应当点头示意或给予回应,在讲课和与学生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做好学生的典范。
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于一切都是新鲜的,未知的,这个时候最容易培养。这个时候老师要做的是,在班级里多融入群体,多和他们交流。因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交流和沟通,尤其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只有多和他们交流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以此为日后的班级常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个体,多表扬。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老师的认同和表扬,尤其是在班级里,老师的夸奖和鼓励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3. 学科渗透教育
教育专家说:“无论从时间、空间、重要性上看,学科德育都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学科渗透教育既是学科教师传授学科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各种道德意识、行为习惯养成过程。学校要求教师分学科、有侧重地把养成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学科特点展开养成教育。
4. 学校活动教育
针对逍小金都华庭校区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学校每学年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如:每学期的一年级“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动,旨在培养一年级的自己动手能力;定期举办“眼保健操比赛”和“路队评选比赛”;每年一次的运动会或亲子运动会;新年的元旦联欢会等很多活动。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关于养成教育和学校礼仪评价体系的研究,近年来很多教育专家和研究机构都对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成果颇丰,介绍习惯养成方法的书籍、相关论文也层出不穷。本论文从养成教育入手,结合逍小金都华庭校区养成教育的举措和经验成果,最后进行反思以及出具相应的对策,因而具有实效性。
然而,养成教育本身涵盖范围太广,面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即便有很多的参考,在小学阶段开展合适的养成教育,也必须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所以,要加强学校人文化境的建设,要争取家庭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还要构建完善的内容和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