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知行合一的儒雅少年
培养知行合一的儒雅少年
——逍遥津小学开辟现代公民教育新路径
“老师好”的问候声不绝于耳,校园的墙壁洁白无暇,地上、水池和草坪等处看不到一点垃圾……合肥市逍遥津小学礼仪教育之于学生的浸润可见一斑。近年来,该校将礼仪教育和学校特色办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学校礼仪教育行动研究。通过多样化的实施路径,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浸润、影响之下,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书达理的现代小公民。
路径一:知礼——国学经典滋养心灵
【故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吟诵课上,全国名师戴建荣给逍遥津小学的学生们讲解《关雎》。戴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韵律悠扬的吟诵方式,不仅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家长们了解了吟诵知识,使他们对吟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大力支持学校开展国学课程,让经典来滋润孩子的童年。
【理念】礼仪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学校依托国学教育工作室,在梳理提炼中华传统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开发一套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并序列化、课程化,开设国学课,让孩子们每日吟诵经典中,不断走向“读圣贤书,品古文韵;立君子德,做有根人”的目标。
【做法】从学生一年级开始就将国学诵读写进课程表,安排专课专用,并安排相应教材,低年级进行《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千字文》,中年级进行《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高年级进行《论语》等篇目的诵读。2014年10月,该校又成为“亲近母语研究院”教学实践研究基地,借助亲近母语研究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推进学校的国学经典诵读。现在,小古文阅读、全阅读、整本书阅读等一系列国学诵读活动正丰富多彩地开展着。2015年4月10日在金都校区举行的首届读书嘉年华活动,就是一个推进经典阅读创新的展示形式。
传统文化的外显作用也不容小觑,除了推进经典阅读,该校也不断丰富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打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环境育人,设置传统文化情境。如以文化名人的诗词、格言、警句装点校园;在教室开辟经典诗文专栏等等。现在校园室室有经典,处处有国学。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逍遥津小学师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
路径二:明礼——传统技艺浸润童年
【故事】:章馨雅同学在小百花戏曲苑学习一年后,在日记中写道:一开始我对黄梅戏并不十分感兴趣,不是很听得懂,只会小声地哼哼几句,有时候还和小朋友说说小话。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越来越喜欢它了。这学期学习的是《女驸马》选段,我现在不仅自己会唱了,还教会了妈妈。
【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少年宫,开设国学馆,让孩子们不仅学习黄梅戏、剪纸、民乐、书法等民族技艺,传承民族文化,更让孩子们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学古人明理故事,寻找榜样,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学生。
【做法】金都华庭校区充足的校舍让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国学馆应运而生。800平方米的国学馆,由书法馆、吟诵馆、非遗馆、戏剧馆、棋艺馆等组成,学校设计开发了童书坊、小百花戏曲苑、非遗工作坊、民乐室、墨香社、博弈棋社、国学吟诵室等系列国学课程,给师生研习、交流国学提供一个固定场所。国学馆里的每个室既装修得古香古色,又各有所不同,可谓是一处一景,一室一特色。
根据学校安排,每周孩子们都要进入国学馆学习一节课,补充文化生命的元气。
学校国学馆的每位老师都身怀绝技,各有所长。除了本校教师担任各室辅导老师之外,学校还邀请合肥本地的名家给孩子们上课。小百花戏曲苑的韦京东老师,国家一级演员,安徽艺术学院教授,是我国第一位戏曲兼导演艺术硕士;非遗工作坊的朱山中老师,著名剪纸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校负责人自豪地说:我们是小学校里请来了大专家。
传统技艺的熏染,让逍遥津小学的学子一个个俨然儒雅的小君子。2014年6月,少年宫国学展示曾在市府广场举行,引得周边百姓驻足观看,吸引了多家媒体关注。国学馆的民乐、黄梅戏、书法、非遗项目在庐阳区首届社团展示中获得较高名次,得到省市领导盛赞。目前,今年的少年宫国学展示正积极筹备在合肥市久留米艺术馆展出,将带给合肥家乡父老另一番视觉、感觉盛宴。
路径三:行礼——仪式庆典熏陶品格
【故事】2013年12月20日上午,合肥市逍遥津小学的师生们共同穿越时空,演绎了古代人行拜师礼的一个场景。在一张巨幅的孔子像,学生代表击鼓三声开始。活动由三个篇章、余韵组成。第一篇章是正衣冠,拜孔子。第二篇章是:三行礼,呈拜师帖;点朱砂,启迪智慧。第三篇章是传经典,立志向,吟诵《弟子规》。
【理念】通过对传统礼仪及节日民俗习惯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一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历史名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也会给孩子树立榜样,继而熏陶他们的品格。
【做法】目前,逍遥津小学已经成立“传统节日工作室”,专门负责传统节日课程的开发和组织活动。重阳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四个节日均举行不同的综合活动。另外,学校还开发了拜师礼、开笔礼、毕业礼三大仪式课程。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这些仪式,让大家共同见证孩子们学习历程中最美好、最神圣的时刻,通过仪式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美好和严肃。沿袭仪式是对传统文化中优良部分的一种继承,既让孩子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化,更为孩子们播下礼仪的种子。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仪式、节日和庆典……使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伟大的事物能够拥有一种伟大的时刻,获得神圣、庄严与尊重。”这样的仪式,会启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生命与伟大事物交汇在一起,从而形成长久的动力。
路径四:用礼——养成教育固化习惯
【故事】:教学楼走廊上,同学们正驻足观看张贴在墙上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提问时先举手再发言;要主动承担家务,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让自己的知识活起来……” 简洁的语言、通俗的表达,让孩子们对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逍遥津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是学校结合实际,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内容征集,交流探讨,反复推敲而提炼出来的,涵盖了文明礼仪、行为养成、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涉及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理念】从细节入手,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促进价值内化,最终才能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做法】逍遥津小学实施“养成教育·月成长计划”,每月一个活动主题,并以“传统礼仪教育”为重点,把每月活动主体化、序列化,同时通过每日“笑脸榜”、每周“文明礼仪班级”评选、每月一主题展示、每学期“金都最美少年”集体亮相等方式,建立动态、及时的评价反馈。
学校还搭建展示的舞台,及时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每期的金都最美镜头,展示校园里优秀教师、优秀家长、优秀学生;校报《向阳花》中开设专栏,每期进行校园明星和班级风采展示。用优秀指引优秀,用优秀影响优秀。
养成教育儿歌、养成教育礼仪比赛,养成教育小故事会……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和舞台的搭建,让孩子们不仅在学校里知礼,更能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中守礼、行礼、用礼。
总之,透过这些带有传统文化烙印的礼仪教育浸染,孩子们与社会的联系更密了,与家乡的心贴得更紧了,对学校的情也更浓了。礼仪教育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学习、亲历体验、发展综合能力的过程。逍遥津小学的礼仪教育,知行合一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