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活动案例

作者:逍遥津小学 阅读:
【字体:   打印

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重阳节活动方案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头发开始变得花白,坚强直挺的背影在岁月中淡去,脚步也变得逐渐缓慢和蹒跚起来。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物质回报,而是晚辈们深情的问候……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真诚体验与长辈间浓浓的亲情。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敬老爱老”活动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

    3.在重阳节活动中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懂得“孝敬长辈,尊老敬老”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活动时间

    2014928日至1010

三、活动对象

    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全体师生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重阳节小广播。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可是很多孩子还不太了解重阳,比如重阳节的来历,习俗,文化等等。学校通过小广播,让我校师生知晓重阳节相关知识。

活动二:重阳节小故事。

由于我校学生都处于中低段,所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会显得生动,孩子们更易于接受。所以,国旗下讲述《子路借米》的故事,号召学生尊老爱幼。

    活动三:布置重阳节作业

    制作精美的感恩节卡片,探望长辈,为父母做家务,并拍成照片。

    活动四:展示感恩节卡片和照片

选择精美的感恩节卡片进行展示,可以是学校展示,班级展示等等,

                           

                       合肥市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    

 

关于重阳节的国旗下讲话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两个有关尊敬老人的故事。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盛夏的时候,酷热难耐,每天只要吃过晚饭,邻居们都会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小孩子这时总会趁机要求大人们讲故事,要不就在夜幕下追逐玩耍。但是在这么多人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气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一直扇到席子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小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同学们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要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今年的重阳节是10月2日,正值国庆假期,为了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这里老师也给同学们布置一项任务,
一是制作一张“感恩卡”。每位同学制作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父母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到纸上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二是开展“我把真情送长辈”活动。要求学生为爷爷、奶奶捶背,陪他们说话,帮助他们做家务,减轻爷爷、奶奶的辛劳等;离外祖父母家近的学生陪妈妈看望姥爷、姥姥,送去节日的祝福,也可送给远方的姥爷、姥姥重阳节短信,用实际行动感恩祖父母、外祖父母。三是拍张假期孝敬老人的照片,并洗出来,优秀的照片我们将展出。
 
   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重阳节”小广播
【男】采撷一缕阳光,编织成七彩的花环。
【女】留住一阵清风,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男】付出一份真诚,打造出温馨的世界。
【女】带走一丝烦恼,让快乐与我们同行。
【男】敬爱的老师们
【女】亲爱的小伙伴们
【合】大家上午午好!
【男】下个星期四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你知道是什么吗?
【女】哦,我知道了!是九九重阳节。你知道重阳节登高的来历吗?
【男】知道。传说古时候,有个地方出现了瘟魔,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就会来传播瘟疫,让百姓们苦不堪言。一位名叫桓景的年轻人,决心除掉瘟魔,他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山里的神仙,刻苦跟神仙学习武艺。一年之后,桓景就要下山了。临行前,神仙不仅送给他一把青龙剑,还给了他一包茱萸叶和一瓶菊花酒。回家后,桓景给每个人一片茱萸叶,让每个人都喝了一口菊花酒,这样大家就不怕瘟魔了。九月初九这天,瘟魔又像往年一样出现了,桓景与他搏斗了整整一天,终于砍下了瘟魔的头。为了世世代代纪念桓景,也为了大家重新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便臂插茱萸,肩背菊花酒,外出登高。这便是传说中“重阳节” 登高的来历。
【女】“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重阳节”自古还有敬老的含义。江南一带,出嫁的姑娘要在这一天回娘家探亲,孝敬父母和兄嫂;儿子要在这一天为老人置办过冬的棉衣,换上松软的被子。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他寄托了儿女对父母、青年人对老年人的深深热爱与敬重。
【男】同学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层意思: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像对待自家人那样去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
【女】值此重阳节之际,我想号召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去尊敬、关爱每一个老人。
【男】1、不管老人是否有病,都应经常询问老人的身体,遇到老人身体不适时,要主动陪伴老人去看病。
【女】2、要经常抽出时间,跟老人们聊天,谈他们关心的事,多顺顺他们的心。
【男】3、家里有什么活动,上公园、看戏、看电影,最好邀请老人一同前往。
【女】4、逢年过节过生日,旅游出差,要记住给老人送些礼,不管买的东西价格如何,老人们都会把它看作是对他们的孝顺之心。
【男】5、对老人的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他们。不能满足时,要多作些解释工作。
【女】6、老人心情不畅,情绪不佳时,要忍耐,不要任意顶撞。即使老人说错了,也不要在众人面前驳老人的面子等。
【男】让敬老、尊老之风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个座,遇到老人过马路主动搀扶老人,多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对老人多些文明礼貌,多些宽容体贴等等。让我们的老人感受到温暖、幸福,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和谐,充满爱!
【男】你还知道重阳节有哪些风俗呢?
【女】重阳登高,是重阳节主要习俗。历代以来,老百姓每到到九月九日,都成群结队去爬山登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若没有山可登,没有高处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历代诗人都喜欢重阳登高赋诗,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
【男】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古人认为折了插在头上,可以防止恶浊邪气的侵袭。
【女】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南宋杭州的重阳花糕,是“以糖肉秫面杂揉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又作蛮王狮子于上”。明清北京的重阳花糕,“以糖面为之中夹细果。”卖花糕的小贩还“头戴吉祥字”,装在车上沿街叫卖。
【男】听得我都流口水了。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下次我们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