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庐州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 立项时间:2013年11月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课题
《基于古庐州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合肥市逍遥津小学
《基于古庐州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二○一四年元月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课题
《基于古庐州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序言 根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文件,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了学校近年来初步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整理了其中的实践经验,并在2012年下半年逐级向上申报了学校的课题研究项目。经区、市两级审核通过,于2013年11月,成为省规划办立项课题;批准课题名称为《基于古庐州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为有效实施该课题研究,我校于2013年底,组织课题组进行了前期筹备,并按计划于2014年初,组织实施该课题开题工作。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是一种实然的存在,她主导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了学校文化的精神追求,学校才有一种张力,这种系于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构成了一所学校内无所不在、生生不息的流动的、生动的场。
逍遥津小学身处古逍遥津之侧,周边庐州人文历史荟萃,是古庐州文化的重要体现区域。而古庐州地处江淮文化、徽文化交融之地,自秦代置合肥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三国时期,魏吴交兵长达32年之久,在此留下了逍遥津、古教弩台、斛兵塘等众多历史遗迹。庐州文化秉承着博大精深的徽文化精髓,底蕴厚重。合肥人杰地灵,自古名人辈出。五代十国的吴王杨行密、宋代清官包拯、晚清洋务派首领李鸿章、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等,均出自合肥。庐州,融皖韵徽风于一城,彰显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促使着逍遥津小学一定要将本课题研究深入下去。据史料记载,我校前身为明朝理学名臣蔡悉在古庐州所创大学堂,绵延相传,薪火不断;追溯学校的历史,竟达到389年之久。目下,对于这段学校历史文化的挖掘和研究的工作,仍然比较浅显,更是缺少和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校文化的融合。
因此,逍遥津小学开展“基于古庐州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具有省内其它任何一所学校不具备的独特区位优势,具有省内其它任何一所学校不具备的历史积淀——我们具有学校文化的独一性。
二、本课题的主要概念界定
如何界定课题中的“区域文化”?我们这里所说的区域文化,指的是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导致文化背景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就是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存在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倾向,从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区域文化的特性。
在区域文化背景之下,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形成各具区域文化特色的独特学校文化现象,而且可以将学校文化与周边的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既传承了优秀的区域传统文化,又在新的学校文化建设中赋予其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那么,“古庐州文化”又当如何理解?古庐州文化,当下并没有十分明确、规范的定义,作为一所小学,我们也难以从学术上对之进行整理提炼。我校主要依据的是学校周边丰富的古庐州人文、地理资源,从显性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去有效利用我们的古庐州文化资源。
本课题中的“学校文化”,指的是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突出的是文化建设内容的基础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懵懵懂懂的儿童;小学学校文化形式的多样性,小学文化建设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只有多样的学校文化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学校文化的规范性,因为学校办学的目的性较强,就使得所形成的学校文化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同时,我们进行的学校文化研究主要着力于实践性研究,探索具体的学校文化行为、活动,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作用。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当下教育界普遍认同这样一种说法,“三流的学校抓常规,二流的学校搞特色,一流的学校做文化”。由此可见,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到了很高的一个层面。然而,在这股“文化建设”的交响乐中,明显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比如,学校文化建设陷入急功尽利发展误区,动辙投入巨额资金,不断升级硬件设施,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其次,对学校文化领域纵深发展的研究还不够,往往注重短期影响,缺少长期连续性的文化塑造;再者,一味追求学校环境这一外显性因素的塑造,尽管改善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于此同时,国内多所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学校整体环境文化建设上,在学校精神文化内化上,甚至学校制度文化研究上,都取得了十分值得借鉴的研究策略和经验方法。
我校开展“基于古庐州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意在借鉴国内外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反思当下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的前提下,以我校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色为大背景,在学校文化环境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实践性研究活动。通过该项课题研究,我们将以古庐州文化为依托,适当改造老校环境文化,着力形成新校环境特色,进一步构建“皖风徽韵”式的独特学校环境文化,让环境育人。
在对古庐州文化的整理中,我们将结合时代特点,从中提炼出有益成分,融入新的学校文化体系之中。我校地处逍遥津公园之侧,周边历史人文经典汇集,是古庐州文化集中体现的区域。我们将从与古庐州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如曹操、包拯、蔡悉、李鸿章、刘文典等身上,从古庐州的地理典故,如古教弩台、包公祠、逍遥津等传说中,凝练整合古庐州文化精髓,并以此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庐州人文、庐州地理校本课程,拟分别命名为《庐州人物读本》《庐州地理读本》《庐州节日读本》,将之融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同时,结合学校周边人文资源,深入拓展系列德育建设活动,如开笔礼、拜师礼、文化远足(步行环城路一圈)、阳光训练营(古逍遥津开展的)。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实践,引领全体师生不断深入地了解古庐州人文历史,文化传统,弘扬区域优秀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塑造独具一格的学校文化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政策依据,已经在前述内容中提到,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如下:
(一)素质教育理论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创新教育思想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人文、历史、地理等多个角度梳理古庐州文化,从中整合、提炼出适宜于的学校教育的区域特色文化,构建校内和校外两个体系的庐州文化校本课程。
2、在学校德育文化建设中,融入庐州历史文化,传承人文精神内涵,构筑以学生社团、品牌德育活动为基础和平台的学校德育建设体系。
3、在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中,有机融合庐州区域文化,进一步打造富有浓郁庐州文化特色,蕴含庐州历史风韵的校园环境。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进行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要对国内学校文化建设成效突出的中小学,展开资料收集,整合优质资源,吸收有益做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实践研究。
2、调查法。课题实践研究中的校本教材的编写,校本课程的创设,需要对学生及科任教师进行多层次的调查分析,以不断完善、充实它们。
3、比较研究法。在研究的不同阶段,要及时地将我校的文化实践活动与先进地区学校进行比较分析,规整实践中的有效做法,达成少走弯路,简洁高效的目标。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实践中的有益经验、有效做法及时总结归纳,特别是校本课程建设、德育体系构建等方面内容,为今后的学校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教训。
六、研究工作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整理资料,总结前期学校文化建设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训。
第二阶段:开始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初步展开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尝试性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巩固拓展课题研究突破口。
第三阶段:展开阶段(2014年4月—2015年8月)。全面铺展课题研究活动,在学校文化环境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着力推进,取得实践性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对整个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规整、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汇总各项课题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该课题负责人袁红卫同志,现为合肥市逍遥津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教育学硕士。参与并执笔省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成长记录袋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成果获合肥市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2009-2011年,主持并负责多项课题研究:国家级课题《新经典诵读》、省级陶研课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与信息素养研究》、合肥市级课题《有效教师》子课题《多维阶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研究,个人在《安徽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多篇论文获省市区各级一二等奖,被授予合肥市课题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参与这项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包括学校各个学科的骨干力量,具有较强的综合研究能力,可以从不同层面展开对于古庐州人文、传统等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提炼,并为在学校文化中有机融入作出重要工作。
前期,学校已经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脚步,初步营造了富有特色的学校环境文化,同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在实践研究方面,课题组织实施方面,国内外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研究方面,以及古庐州文化规整提炼工作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并在后者研究中处于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同类学校的前列。
同时,该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兄弟学校,以及社会媒体等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庐阳区教体局更是将逍遥津小学作为该局“学校文化建设年”的首所文化建设校,在全区推广该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这都为该项课题的申报和实施,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也将直接促进该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向更深层次迈进。
八、课题研究预计成果
(一)阶段成果形式
1、逍遥津小学文化环境建设成果
2、逍遥津小学庐州人文、地理系列校本教材(一)(二)(三)
3、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二)最终成果形式
1、学校文化环境建设成果
2、逍遥津小学庐州人文、地理校本课程
3、学校文化背景下的德育建设实践成果
4、“基于古庐州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专题论文
5、课题结题报告
结语:“悠悠古韵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在校园新生活,朗朗书声同社会实践携手超越于教育旧思维”。逍遥津小学在古庐州文化背景下开展学校文化实践研究,将努力创造一种独特的学校文化现象,提升学校发展的内涵;让身处其中的孩子们浸润在古庐州文化之中,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合肥市逍遥津小学
《基于古庐州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