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小学以“拜师礼”倡导尊师重教

作者:逍遥津小学 阅读:
【字体:   打印

    “景仰先生,德艺双馨,国学国艺,领袖群伦……”2013年12月20日上午,在“学校少年宫”国学馆学生稚嫩的诵读声中,合肥市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以“弘扬国学精粹,倡导尊师重教”为主题,举行了具有我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拜师礼”仪式。在传统与现代相融的拜师礼现场,进行了正衣冠、拜孔子、呈拜师礼、点朱砂、击鼓明志等启发式活动,让老师和学生在践行肃穆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礼仪过程中,建立亦师亦友的现代师生关系,学生们将因此而更加懂得尊师向学,教师们也会更加升华对学生们的爱心与责任。同时又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作为《光明日报》与中共合肥市委主办的第三届合肥思想道德建设论坛活动的参观首站,《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贺懋燮,安徽省文明办副主任朱训义,安徽省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处长王运慧,合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存安以及来肥参加此次论坛的安徽省各地市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全国和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们,在庐阳区区委书记吴劲,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安红,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张振发、副局长许新国等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拜师礼,是古代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古代,无论寒门子弟,还是贵为皇子,求学受教之际,都要行拜师礼。拜师礼,是古代学校里必行的一种传统仪式,主要由呈拜师帖、呈束脩、呈敬师茶、老师回礼等礼仪所组成。拜师礼俗反映了我国传统社会对传道、授业、解惑之老师的尊敬,对知识及人才的重视,对社会道德与伦理的自觉,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今天,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少年宫国学馆师生齐聚在一起,通过举行拜师仪式,让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对接与践行。 
    上午九点整,逍遥津小学校园里,彩旗飘扬,鲜花簇拥,鼓乐齐鸣,宾客云集,一派喜庆和谐的节日气氛。学生代表击鼓三声,少年宫国学馆孩子们身着传统汉服,在优美的古典旋律中一步一行走上前台。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礼由此拉开帷幕,为孩子们上了尊师重教的第一课。《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所说:“今天的拜师礼活动意义非凡,是传统文化与礼仪在现代文明中的生动体现,对孩子们的一生的成长都有着深远影响。”  
    此次拜师仪式由序、三个篇章和余韵组成。 
■第一篇章:正衣冠、拜孔子

   

   

    “欲存传统,先正衣冠。衣冠正、品行端。”随着典礼司仪闫海歌同学的引读,只见一群穿着汉服古装的少年宫国学馆学生纷纷整理衣冠。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老师和孩子们一边念念有词一边整理衣冠。随后,师生同行高揖礼,三拜孔子,表达至圣先师的崇高的敬意。 
■第二篇章:三行礼,送拜师帖;点朱砂,启迪智慧 
    在逍遥津小学的学校少年宫里,每一位馆室的老师都是品行高尚,身怀绝技,各有所长。他们有的是国家一级演员,有的是非遗传人、工艺大师,还有的是知名民乐演奏家。此篇,通过学生的尊师向学和教师的关怀期待,建立亦师亦友的现代师生关系。

   

   

   

    首先,学生向可亲可敬的老师们“三行礼”,并呈上自己的拜师帖,表达对老师的景仰与知识的渴望。老师们接受请求之后,回赠了不同的珍贵的礼物(如芹菜: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随后,教师代表宣读《授生帖》,以表达对学生的关怀与期待。最后,老师们给每个孩子点朱砂,开蒙启智。一时间,红色的朱砂、稚嫩的童颜,灿烂的笑声,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现场三十余名孩子们的额头中间都点上了红色的朱砂痣,寓意把智慧的种子播洒在孩子们的心间,寄托着老师对孩子们美好的祝福与希望。  
■第三篇章:传经典,立志向,吟诵《弟子规》 
    “长江浩浩,淮水汤汤,地灵人杰,古今煌煌……历史重任,诸生肩上,中华文明,吾辈是倡!”袁红卫校长一番热情洋溢、掷地有声的演讲,勉励了孩子们从小学会立长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讲传承,立志向。学生击鼓明志,共同说出逍遥津学子的使命;学生集体吟诵《弟子规》,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余 韵:唱校歌,合影留念 
   拜师礼的最后,全体师生共唱校歌远行曲——《我们要远行》,并在校歌声中合影留念,共同见证孩子们学习历程中这最美好、最神圣的时刻。

   

     此次活动正值2013思想道德建设合肥论坛召开之际。据悉,该论坛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共合肥市委共同主办,也是合肥展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的一次盛会,本次论坛是第三届,并以“城市发展中的道德力量·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为主题。庐阳区逍遥津小学作为此次活动的参观首站,给来访的领导和专家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正如,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贺懋燮参观学校少年宫后,高兴地说道:“逍遥津小学学校少年宫,是我见过全国办得最好的学校少年宫。无论是少年宫办学理念,还是实际运行效果,都称得上是精彩、难忘。”《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日报网、搜狐新闻网以及省市主要新闻媒体等纷纷给予报道与转载。

   

    “悠悠古韵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在校园新生活,朗朗书声同社会实践携手超越于教育旧思维”。逍遥津小学,作为“最合肥”的学校,始终秉承“儿童眼 文化元 行知格”的文化建设方针,不仅要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弘扬者,成为“新合肥”的实践者。以达成在“践行”中“见知”,在“见知”中“远行”。